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源 > 正文 新闻热线:15510148300

矿区里的“龙印”之殇

恐龙足迹是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与骨骼化石保存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所不同的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

今年5月,来自中、美、韩三国的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专家宣布,他们之前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央摩祖乡发现的一批恐龙足迹,被确定为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恐龙足迹。这种恐龙足迹被称为小龙足迹,长度仅2厘米左右,是当地发现的第六批恐龙足迹群,也是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

但问题是,这一足迹群地处矿区,长期的矿石开采,已将原来的自然生态破坏。因采矿爆破,岩层不断滑落,当地最早发现的一批恐龙足迹已被破坏无存,而其他新发现的足迹也面临着“得而复失”的危险。如何尽快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亟待破题。

袖珍恐龙足迹极具古地理学意义

据了解,2014年7月,由国内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邢立达领队,世界权威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洛克利教授,以及韩国教员大学的金正律教授等古生物专家加盟的联合科考队,对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央摩祖乡一处崩塌岩壁下的数十个恐龙足迹进行考察。今年4月,经科考研究确定,这批恐龙足迹为世界最小的恐龙足迹,其生存时期是白垩纪。

邢立达说,常见的恐龙足迹长度在20~30厘米,但央摩祖乡的小龙足迹长度却仅有2厘米左右,不仅袖珍而且珍稀。“这意味着,它们的造迹者体长只有小鸟般大小,这颠覆了人们对恐龙都是庞然大物的传统思维。这类小足迹的主人,可能与某种毛茸茸的美颌龙类有密切的关系。”邢立达说。

据资料记载,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曾在四川峨眉首次发现了小龙足迹。2002年,马丁·洛克利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学者在山东莒南也曾发现过同类足迹。马丁·洛克利说,与之相前在莒南发现的足迹相比,昭觉县的这批小龙足迹保存得更完好,尖锐的趾痕异常清晰,而这意味着他们属于肉食性恐龙。同时,根据其步伐长度,能推测出这批小龙的奔跑速度最高可达22.5公里每小时。他认为,小龙足迹的再次发现,有着深刻的古地理学意义。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俄比解放之前曾和古生物专家一道,对三比罗嘎现场采点进行过调查。他告诉记者,据推测,远在1亿余年前,昭觉一带的这一岩层还是松软的湖泊泥沙,并且是较为平缓的湖泊滨泥。这一群不同类型的恐龙在此行走后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脚印凹处被后来的泥沙覆盖从而形成了恐龙脚印化石。

俄比解放说,在恐龙脚印化石岩层周围,还发现了波痕岩层和泥裂岩层,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了昭觉三比罗嘎一带曾经是汪洋无边的湖泊,到了某个时期,湖泊水突然退缩而暴露出大片的湖滨泥沙,恐龙因饮湖泊水而通过这片湖泊泥沙时留下了脚印,这些成片的脚印被大量的后来物充填后,形成了泥质粉砂岩。而后,由于地壳运动,将已形成的化石岩层竖立起来。由此可推,在当时,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气候温暖、生物多样,植被茂盛而湿润,具备恐龙生活的自然条件。

据了解,三比罗嘎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不仅仅是昭觉地区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而且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的恐龙脚印化石的出现,在目前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少见的。它的发现,为我国西南地区史前史、远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矿业开发使足迹化石面临消失危险

俄比解放介绍说,在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岩壁上,共有上百个脚印,构成了两条行进路线。其中一条路线长约60米,为兽脚类恐龙足迹,单个恐龙脚印长25厘米,单步长96厘米;另一条路线长65米,是蜥脚类恐龙脚印,与上条路线间距25米,单个脚印长35厘米、宽30厘米,单步长135厘米。俄比解放将此处足迹群命名为“F点”,此处与原来发现的“E点”足迹连成一片,加起来足迹数量约有1000个,一共有9条行进路线。这些恐龙足迹大小各异、有深有浅,行进路线也相互交织,十分有趣。

相比起发现化石的惊喜,有件旧事却成为俄比解放心中永远的痛。他向记者回忆起了伤心的往事:最早一批恐龙足迹发现于1991年9月,当地在开采铜矿爆破时,将山体震松,岩石滑落,从而暴露了恐龙足迹。“但那时无人认识,所以也没有上报。直到2004年,才被确认为古生物足迹。”

在俄比解放的电脑中,至今还保存着这批足迹未被破坏时的照片。“足迹在采矿区东面的岩壁上,面积约1500平方米,上面有行进有序的蜥脚类恐龙行走路线12条,足迹300多个,清晰可见。”俄比解放说道,当时县里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察。资料显示,有6条足迹线路是较大体积恐龙留下的,最大的单个脚印,长62厘米、宽60厘米,单步跨度长91厘米。

据了解,早在2004年,三比罗嘎恐龙脚印化石就曾引起社会的轰动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四川电视台甚至为此制作出一期名为《神秘的古生物足迹》的专题片,先后在四川魅力发现栏目、央视十频道、凉山州电视台播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甚至引起了国外研究部门专家学者的关注。2009年9月,四川理工大学恐龙博物馆教授李奎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再次到三比罗嘎现场对恐龙脚印准备进行田野科考工作时,却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已被采矿活动炸毁无存,神秘的三比罗嘎恐龙脚印化石就此彻底消失,许多研究恐龙的专家学者为此痛心疾首。

俄比解放说,昭觉县三比罗嘎恐龙脚印化石对于四川盆地恐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原来被采矿炸毁的恐龙脚印化石周边又发现了多处恐龙脚印化石,并发现有多种类白垩纪恐龙脚印化石。在同一层岩石上又发现了蜥脚类、兽脚类和翼龙类等脚印化石分布,多类恐龙脚印化石在同一岩层上发现是难能可贵的,且全国罕见。尽管目前这批恐龙足迹还保存完好,但因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也同样面临着被采矿活动破坏的威险。

昭觉县这些恐龙足迹是否应该得到保护,至今仍然存在观念上的分歧。俄比解放一直持保护态度,并为此多方奔走呼吁。他认为,从目前发现的恐龙频繁往来的行迹信息可见,在中生代时代,昭觉地区有各种恐龙在此生活。这些古生物遗迹,对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古生态环境学等研究提供了绝好的资料。“昭觉恐龙足迹群的幸存与出现,实为弥足珍贵,具有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对它的保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邢立达也认为,这些距今上亿年的足迹,非常有保护的必要。“恐龙足迹是恐龙在温度、黏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它是化石的一种,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岩层中的一种沉积构造。动物在一生中要走许许多多的路,如果每一步的脚印都能保存下来,的确相当多。”邢立达说道。

有人推算过,一匹驮货物的马一天之内至少要走6000步,如果每走一步4个脚都留下脚印的话,这匹马一天至少要有2.4万个脚印。按这种方法推算,一条恐龙一生要留下多少脚印!但事实上,已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脚印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在干硬的地面上,动物走过以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随之便消失了。假若地面过软,含水量较高,流动性较大,脚印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当泥沙的温度适当时,脚印才能被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印有脚印的层面要适时地被外来的沉积物所覆盖,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所以脚印化石是大自然用天然的录像机为动物活动录下的“特写镜头”,是自然历史的脚印。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恐龙足迹又不是恐龙骨骼化石,保护它们有何价值?甚至认为这些足迹不过是一些石头的坑坑洼洼,没保护的必要。对此,俄比解放颇为愤慨。他说,作为自然遗产,恐龙足迹一旦被破坏了,就不可能再生,到时候悔之晚矣。况且依托恐龙足迹,还可以进行旅游开发,带动产业发展。“这是财富,可不少人没意识到这一点。”

此外,保护还遇到了资金方面的难题。因为昭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要拿出建设需要的大笔资金,财政上的确非常困难。

保护地质遗迹已是当务之急

昭觉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已引起了四川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曾凡伟说,当听到2004年发现的化石被毁的消息时,他和许多专家学者一样极为痛心,“这种破坏行为实在太野蛮了”。

曾凡伟指出,《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指出,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扩、科研优化、合理利用的原则。县级以上政府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条例》同时强调,按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曾凡伟进一步强调,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和未按照批准的发掘方案发掘古生物化石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发掘,限期改正,没收发掘的古生物化石,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理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此,曾凡伟建议,在当前,必须把已经发现的这批恐龙足迹化石保护起来并且广而告之,并制止当地老百姓再在遗迹区从事矿产资源开发行为。同时,由县级人民政府拿出必要的资金,加以妥善保护。

让人欣慰的是,记者从昭觉县国土资源局获悉,目前,该县已经停止对附近山石的爆破,并已经委托地勘单位做前期调查,并将根据前期调查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设立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同时,昭觉县国土资源局地环站也回应称,这么多的恐龙脚板印藏在大凉山腹地,一直鲜为人知,若不是俄比解放和古生物专家为此奔走呼吁,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昭觉县政府和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会采取更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这些恐龙遗迹的保护,“毕竟,失去的历史,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回来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有7个省对外宣布发现恐龙足迹,正式描述的有39属55种。对这些恐龙足迹的保护,我国也有先例可循。2012年1月,北京延庆发布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消息:境内发现数百个恐龙足迹化石,这让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恐龙存活记录的首都。但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地方,就在滦赤路路边的山体上。为妥善保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延庆对滦赤路实施了改线建设。在重庆綦江,当地将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进行原址保护,并开发成为一处休闲度假景点。甘肃刘家峡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所在地,也建立起了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专家指出,按照国家有关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应该建立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一般保护的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同时该区域已经发现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该建立地方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对于昭觉恐龙足迹化石保护,既要考虑室内、野外的地质条件,也要考虑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一般来讲有两种保护方案:一种是原地保护,建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地。这种保护方案的优点是可原样、完整、长久地保护,并且便于开发利用,也与有关法律规定相适应;另一种是易地保护方案,即通过特殊技术,将化石整体采下,存放于博物馆或科研部门,长期保存、展出。虽然两种保护措施各有利弊,但专家仍强调尽快出台保护措施,尽量保持化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地处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该县正按照进一步理清扶贫思路、找准攻坚平台、锁定扶贫对象、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的要求,突出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地质遗迹已经成为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已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对此,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希望昭觉县能利用好这些新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遗迹,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带动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友情链接

中国商务新闻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华网 正义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法制网 中国科技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经济网 红网 新京报 中工网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

战略合作

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