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前一天,贵州省习水县的一处村淘点,村民们正忙着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2016年11月19日,市民在第十届中国(合肥)家博会上体验VR特效影院带来的震撼。杨洁 摄/视觉中国
随着80、90后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逐步的上升,以及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加快了我国消费者升级的步伐。而即将过去的2016年受一系列国家促进消费升级政策的影响,消费作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作用更加明显,也被认为是消费升级的元年。
围绕这一背景,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在马不停蹄地抢占新消费市场时,更加关注如何去迎合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这一转型升级,最直观的感受或许就是居民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诞生,以及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显著变化。如今的消费者,对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满足,而是从追求物质品质的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满足。
具体表现如现金支付转型信用卡、移动支付。再如,亲品牌远山寨,很多人都宁愿多花点钱享受好的,也不愿意将就劣质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对洋品牌的崇拜回归理性等等方面。
传统消费形态的多元化
如果说当年淘宝的出现对我们消费行为的改变,算是一次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那么现在来看,这种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然普及。一场延伸至居民衣、食、住、行、文娱、体教、健康等方方面更深入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
从有到优,从标准到个性。“衣食住行”一直是居民生活的基础。就此而言,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居民“衣食住行”传统消费形态的多元变化。
关于“衣”,2016年,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能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私人订制的火热和虚拟现实、凭图搜索等技术的升级,为消费者在购买衣服时带来的全新购物体验。此外,像“衣二三”这样的白领女性包月租衣平台,也开始抢占自己的市场。
关于“食”,餐饮的便利化、产业化、特色化在过去一年得到了显著提升,消费者对于“食”的追求由原来的生活基本诉求,开始转向“快捷、健康、营养、体验”。
关于“住”,消费者主要的居住意愿求全不求大,装修、装饰方面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以及家居品位。租赁和酒店场景下,更注重品质和体验。
关于“行”,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8亿辆。共享思维成为出行的新玩法: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兴起;平衡车、共享单车等智能产品入局,一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已实现出行全距离覆盖。
除衣食住行之外,人们开始购买时间、知识、美貌、健康、八卦、狗粮、鲜花……比如在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上,你可以约到各个行业的“达人”,通过付费的形式购买他们的时间和知识,为你答疑解惑……总之,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化,在旧有消费方式更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可购买的品种也在越来越多元化。
高端需求加速消费升级
有研究认为,消费升级目前针对的群体大多都是新生代消费者。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产品的价格不再是影响很多人消费时最主要原因,而更注重的是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那么,高端需求对于消费的加速升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精神层面的满足。2016年被称为“付费元年”,付费视频、付费音乐等开始成为传媒平台重要的收入模式,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于精神产品付费的意愿正逐渐加强,对于精神产品的付费习惯正逐步养成。
注重时间成本,追求品质服务。大多数新生代消费群体工作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因此他们对消费选择的占用时间比较少,而更追求高品质的服务,以匹配生活质量,和减少后顾之忧。这非常适合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服务的企业,为消费者快速又高效地做出购买决定,减少他们的时间成本。
体验消费的惊喜。对新生代消费者来说,他们喜欢购买快时尚品牌,偶尔也会买点奢侈大品牌,随着中国市场的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将两者混搭,以追求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轻奢”。这种“轻奢”的浪潮,既理性又个性,成为广大新生代一种新的消费态度,它与品质和生活方式相关。
品质消费成消费新时尚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2015/2016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分析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品质消费相关的商品消费占比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吃得营养、穿得时尚、住得舒适、行得便捷,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与生活品质相关的商品消费的支出愿意和规模不断上升。
而从实际消费数据来看,越能代表品质消费的商品销售增速越高。京东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家居家装、运动户外、营养保健、礼品箱包、钟表、智能设备以及鲜花绿植等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均在100%以上。
人们从对产品的购买上升到对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体验要求,能提供品质服务的流通渠道受到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倾向于通过更加可信、便捷的渠道购买品质商品,具有良好信誉、正品率高、货物来源可靠、售后服务有保障的B2C平台消费,增速仍将高于C2C。
同时,在商品消费方面,品质生活消费的重点在于追求身体健康与精神愉悦,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住宿、餐饮、休闲、体育、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的企业,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居民消费的特点,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的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丛亮表示。
幸福产业服务消费升级蓄势待发
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行业通常又被称为“幸福产业”,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对消费转型升级作出重要部署。
专家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下消费体验感增强了,产品体验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价值主要部分,在此背景下,高品质消费、幸福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有望加速迎来消费升级大潮。
而目前,国家层面相关幸福产业提质扩容工作正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局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要求,先后出台文件对影响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上牌上路难、营地用地不明确、上路收费标准等关键难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措施,为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发展发出明确积极的信号。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部将出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下一步,将推动地方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培育形成一批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消费热点。
民政部计划对城镇中废弃的厂房、医院、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等进行摸底调查,将闲置设施改造整合为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所需的政策、物质和技术等条件逐步具备,相关政策红利进一步完善落地,我国有望加速迎来消费升级大潮,助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