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张明金:带着真情真扶贫扶真贫
2017-07-27 21:56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福山来了张明金,环境面貌一片新,精准识别火眼睛,产业发展亮晶晶,苏区作风暖人心,脱贫攻坚一定行。”在江西省鄱阳县谢家滩镇福山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张明金的肯定和赞扬。
2016年11月,张明金受上饶日报社党委派遣,来到鄱阳县谢家滩镇福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福山村有12个自然村,590户人家2824人口,其中贫困户114户,贫困人口404人,该村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多,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张明金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带着真情真扶贫扶真贫。他依托实际,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道,抓好脱贫攻坚软硬件建设,围绕“抓好党建促扶贫”,强化村级组织保障,创新扶贫思路方法,巧妙打出了“党建+扶贫”系列组合拳,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赏。
一、抓好软硬件建设,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福山
驻村以来,他坚守扶贫一线,凡事亲力亲为,着力抓好脱贫攻坚软硬件建设,积极为村民办好事实事。在软件方面,建好一户一档一村一档资料,制定并完善了脱贫攻坚总规划及各项制度,向贫困户宣传好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使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出好脱贫攻坚宣传专栏;在硬件方面,改善出行了条件,争取到资金先后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农田排水沟疏通、水库维修等建设等,在村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拆除危旧房900多平米,改造危房46户,使村内面貌干净整治,为村民打造了一个美丽的宜居环境。
二、强化村级组织保障,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福山
扶贫必先扶智,他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贫困户中树立起一批典型。贫困户蔡彩红她老公因肝癌去世,留下她和2个未成年子女,但她顽强自信,学会了美食烹饪技能,他和工作队扶持她创办了农家乐,蔡彩红2016年脱贫;贫困户虞明辉夫妻两人都患病,但他脑子好使,种植了黑木耳、杨梅,他扶持他成立辉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黑木耳30亩;还有养鸭专业户汪炳火、养羊专业户虞时运等等,通过树立、扶持这样一批草根人才,让他们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也通过这些贫困户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广大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他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带病不下扶贫一线,去年12月5日深夜,他因旧病复发,镇里干部连夜把他送到卫生院,打了一夜的点滴,天亮了,医生嘱咐说还需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但他拔下针头又回到村里工作;6月23日谢家滩镇暴雨来袭,庙前村小组村民虞想花家房子被大水浸泡,虞想花被困家中,他和村干部趟着没膝深的水,将老人背出安顿在村干部家中,之后他回到村委会脱下湿透的衣服,光着膀子继续工作,第二天他感冒发烧,依然在村里查看村民受灾损失。因为在扶贫一线,他没有像往年一样陪妻子过生日;因为在扶贫一线,他拒绝了女儿陪她去广州参加研究生面试;因为在扶贫一线,老母亲生病他也没去老家看望。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自觉地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围绕“抓好党建促扶贫”,他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开好“三会一课”,多次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村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环境,打造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福山,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创新扶贫思路方法,打造绿色生态热情幸福的新福山
1、实施党建+产业扶贫。如何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他和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调研,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依托本村实际,发展养羊、种植黑木耳、养猪、种植中药材这四大种养产业,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2、实施党建+健康扶贫。福山村因病致贫现象严重,因病致贫户数53户,占贫困户总数比例为46.5%,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开展健康扶贫,他主动上门联系了鄱阳湖医院,和该院达成了健康扶贫共识,把组织医疗专家进村健康扶贫活动常态化。今年1月13日,该院组织了一批医疗专家出动了4位正副院长,走进福山村扶贫义诊送医送药,当天义诊100多人次。贫困户徐士有脚上伤疤肿大,一直怀疑是肿瘤,心里负担很重,专家帮他认真看了,排除了肿瘤,老徐高兴地说:“感谢扶贫工作队请来了专家,帮我看好了病,这下我可以开心地过年了。”
3、实施党建+社会扶贫。利用自身媒体优势,整合资源,将本村贫困户情况向社会公布,吸引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扶贫。今年8岁的程海涛是福山村贫困户家庭留守儿童,他自2岁就患肾病综合征,为给他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张明金在上饶日报、上饶晚报等媒体帮他发出了求助,为其筹到了1万多元爱心款,助他到南京复诊,现在小海涛的病情大为好转。今年端午节期间,上饶日报社又策划开展了“贫困户微心愿,党员干部来实现”活动,他和工作队征集了全村100多户贫困户的微心愿,这些微心愿从电饭煲、电风扇到书包、文具,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因细微而轻视,党员干部争相先认领,他和工作队成员逐一上户,帮助贫困户们实现微心愿,帮助他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勤用脑真用心巧用手苦用脚,扶贫路上铿锵行
怎样当好驻村第一书记?他深深体会到,要身心融入,勤用脑真用心巧用手苦用脚,带着真情真扶贫扶真贫。
他常常苦苦思索,夜不能寐,思考如何在完成好规定的各项扶贫工作动作外,又能发挥自身优势,打出漂亮的扶贫自选动作。为此,他带领工作队因村施策,精准发力,打出了党建+扶贫组合拳;他把这里看着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热心,奉献爱心,带着真感情奋战在扶贫岗位,他刚到村的时候,不少村民都认为,他这个从市直单位下来的干部是来转转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的,没想到他与本单位全脱钩,每天都在村里忙碌,每月在村里的工作日基本上都在20天以上。这里的群众从最初对他的怀疑甚至排斥,到现在他们也把他当做亲人,有人家里生了二胎,请他去喝个喜酒,有人抓了几条野生黄鳝,也要请他一起分享。淳朴厚道的村民,他们的信任燃烧着他的工作热情,他们的友爱让他觉得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他牢记总书记说的: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他和工作队成员、镇村干部经常是加班加点,整理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认真填写一证一册,做到精准识别,扶贫路上不落一人;他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福山村面积18平方公里,自然村多,贫困户分散,他和工作队员们不辞辛苦走村入户,逐一走访调查,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和需求,上户口难问题、危房改造资金申请问题等等,他都不厌其烦一一过问,风里来雨里去,对全村114户贫困户摸清底数,帮助他们制定好脱贫规划。
在脱贫攻坚路上,他牢记使命,遵照总书记说的“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杨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