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闻热线:15510148300

大年初六,山西襄汾烧饼大赛鸣锣 近500名选手角逐

 


 


 


 


 

100个烧饼炉子整齐排列,一旁案板上,擀面杖、刷子、铲子、调料一应俱全。农历丁酉鸡年的正月初六,襄汾县460余名民间烧饼制作高手集聚丁陶风情街,参加2017襄汾“丁陶农商杯”晋襄酥烧饼大赛。

 

这次大赛由襄汾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办,大赛筹备了两个多月,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共有460人报名参赛。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农历正月初六(201722日)进行预赛,农历正月初八(201724日)进行决赛。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可获全国通用的高级面点师职业资格证书,奖金3000元。

 

预赛分五轮进行角逐,随着“选手入场”的命令响起,首轮100名选手按秩序走到自己的炉子前,检点“家伙儿”,拾掇案板,调整火候,拿出自家“秘制”面团,裹上油酥、调料,卷好,成型;赛场内,擀杖敲击案板的声音此起彼伏,面团刷上油在炉上烤制的滋滋声不绝于耳,制面团、烤烧饼、开炉送炉、翻烧饼的动作一气呵成。评委手中的计时器哒哒地走,选手们身前的烤炉里炉火正旺,烧饼的独特香气弥漫在赛场周围。

 

    八位专业、民间评委从烧饼制作技法、外形、色泽、口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认真品鉴,现场打分,共有200名选手获得了决赛资格。
 

襄汾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烧饼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人们就会制作烧饼,并成为日常餐饮生活必需的主食之一。上世纪90年代,襄汾县永固乡永固村的3位村民为摆脱生活困境到北京打饼子谋生,收入可观。在他们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倡导下,永固乡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外出打烧饼的行列,周边的赵康汾城、南贾、西贾等多个乡镇也陆续有人外出打烧饼,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饼子大军”逐渐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襄汾县从事烧饼行业的有15000余人,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部分早期外出打烧饼的创业者已经把经营领域拓展食品加工、超市经营、百货批发、经纪人等多个方面,经营触角从当初的北京辐射到天津、内蒙、陕西、东北三省等地,年收入达到30万元—50万元,襄汾的饼子大军正逐渐成长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致富大军”、“就业大军”。

 

襄汾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许堂介绍说,“扩展襄汾饼子大军,推动襄汾饼子走出去,打造襄汾饼子文化品牌,是襄汾县委、县政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举措,我们注册了“晋襄酥”烧饼商标,举办这场饼子大赛,目的就是要展现丰富多彩的襄汾烧饼文化,推动烧饼制作技艺的交流融合与提升;就是要聚集制饼名家、共同解决烧饼保鲜、保存、食材技艺改革等多方面的问题,使襄汾烧饼成为华北乃至中国北方的人们首选的方便美食;就是要扶持每一个想靠打饼子过上好生活的襄汾人,用这祖祖辈辈传承的技艺,打开创业之门、积累创业财富,梦圆小康生活。”


友情链接

中国商务新闻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华网 正义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法制网 中国科技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经济网 红网 新京报 中工网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

战略合作

北京网站建设